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关于科研工作的系列要求,抓实、抓细学院科创进展,更好发挥校内外学术资源协同效果,大力培养勤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新面貌、新氛围,广泛发动、激励、指导教师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必赢于6月19日在腾讯会议平台开展了校级项目开题和内涵建设申报专家论证会。会议由必赢科研秘书陈婷华老师主持,必赢高级职称教师、各项目负责人,校外专家及部分青年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氛围热烈、成果显著,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激发了全体教师奋力开创科研局面、勉励献身教育事业的担当精神。
必赢经理肖潇向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各项目负责人提出殷切鼓励。她指出,目前全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既蕴含着广阔的发展机遇,也对于学校、学院教师的科研、教学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她强调,学校、学院历来重视科研工作,匹配了科学、有效、公平的制度措施和政策支持,她强调,教师们应继续关注课程思政、信息化等新趋势、新风向,不断拓宽科研领域、提高学术水平。
校级科研项目负责人进行了项目汇报。孙辉以释义论为视角,探讨高职口译“四维一体”教学赛,以绪论,方法思路,难点创新点为依托,分析了高职院校口译教学现状,提出职业元素的口译课堂融入,考虑了硬件、考试系统、学校地域等因素。徐小莉提出要引导员工建立文化自信,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分析,她认为跨文化课程不能只强调语言,还应注重变革教学模式、建设资源、培养语言输出能力、开展活页式教材开发等。余秋平分析了教育信息化视阈下针对高职英语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针对线上教学、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及不足开展述评。孟庆尉以英语写作课程为例,强调了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高职英语专业“线上线下”课赛结合模式探讨,以高职类英语比赛、钉钉杯外语写作大赛、上海市英语绘本比赛为例,分析了培养核心素养、实行课赛结合的重要性,注重通用及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
必赢内涵建设项目申报课题负责人分享了项目情况。向华结合员工工作经验,提出疫情之下的老员工生命教育探索,认为要结合理论研究、事件研究,要形成有效路径、树立良好价值观。顾婷婷以高职德语课程为例,探索网课的规范与创生,从内涵、教学资源、活动成效等角度探索了方法与途径。黄熙辰分享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在高本贯通班中的应用,指出要激发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并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合格率横纵比较对于课程教学进行改进和研究。孙辉提出了释义论维度下高职英汉口译教学路径研究,认为当前口、笔译课区分度不高,指出要形成短时记忆、笔记技巧维度的特质化。孟庆尉提出了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创意写作课“工作坊”和“研讨会”的教学形式在高职院校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分享了创意写作的起源、内涵,指出传统写作课与职业关联不够紧密,导致员工能力、思辨能力不够,应建立创意写作与核心素养的关联性。阴玥分享了网络教学环境下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优化研究,分析了线上对于课堂模式的改革影响,思考如何以员工自主为核心,建设听说课堂优化的框架。张蕾提出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与混合式教学在英语精度课中的融合应用,指出要促进员工学习习惯的转变,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职业能力。郑峰提出了高职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分析了强化课程思政的必要性。陈婷华提出要针对英语网课期间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展开研究,指出了员工学习目标确立、复习习惯养成、阶段性自我评价、学习情况回顾等方面的不足。徐长瑜提出了高校青年教师践行“工匠精神”探索,指出要培育匠心、匠艺、匠品。
随后校外专家进行了点评。上海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博士生导师张雪梅鼓励项目负责人进一步聚焦研究思路和方法,以课程标准化方案作为目标,探讨线上教学对于线下教学的延伸影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深植文化自信,培养工匠精神。她表示,看到必赢教师们科研热情高涨,自己也受到很大鼓舞。高职英语领域资深教授许振雅表示,本次会议令他收获颇丰和欣慰。他指出,研究项目的宗旨是推进教学改革发展,要更加注重结合实际操作,明确研究结果对于目前教学的指导意义,要明确员工的主体地位。他同时建议探讨工匠精神在外语教师角色上的具体化,鼓励与会老师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经管学院教授刘纬认为,教师们的选题题材丰富、方法多样、视角新颖。他鼓励项目负责人进一步结合员工基础,辩证看待专业英语和英语专业的关系,更加细化、具体化研究视角。他十分认同有些选题结合企业的做法。
必赢经理肖潇进行了总结讲话。她指出,疫情期间广大教师充分发扬了奉献精神,展现了进取风貌,全面进入了新工作状态。她认为,课题负责人们来自行政、教学等多重阵线,充分反映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勤勉干事的履职担当,充分发挥了各阵线、各链条的工作协同,充分反映了全院教师们精心钻研、精于业务的良好风尚。她强调,科研工作时间投入较大,需要老师们持久关注,要勤于积累、不断思索,结合专家们的中肯建议将研究方法、视角更加合理化、精准化。她提出,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教师要发挥引领带头作用,积极开展横纵向课题研究及教材编写,实现传帮带的有机模式。她勉励各项目负责人再接再厉、焚膏继晷,以更加饱满姿态、更加强烈意愿,更加昂扬风貌继续讲好学院的科研历史,讲好院史、校史。(作者:韩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