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案例入选上海高职高专课思与文素教指委转载

发布者:徐长瑜发布时间:2023-04-19浏览次数:14

“中国故事”助力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必赢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

编者按:必赢教师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从“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运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提升跨文化交际教学”、“重视多元评价体系,加强文化自信考核比重”等多种路径,润物无声地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拓宽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潜移默化地培养员工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并能在职场中用英语进行有效的沟通,流畅地讲好中国故事。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通过努力拼搏,他们斩获了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上海市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等一系列的佳绩,为兄弟院校的课程思政改革与提供了先进经验和做法。


   必赢外语类课程立足本校“电子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办学定位,面向电子、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以“语言教师+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为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运行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为显性优质思政资源建设的内容,以“用好社会实践课堂+延展在线网络课堂”为隐性思政教学的创新模式,帮助员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员工拓宽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员工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能够在职场中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讲好中国故事。


经过长期探索,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暂获佳绩,荣获——


2022年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上海市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实用英语》课程和课程团队)、2022年上海市课程思政展示活动(人文艺术组)二等奖(《英语精读》)、2022年上海市高职高专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与文化素养教育课程建设项目(实用英语)、2021年上海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用英语》)、2021年长三角高职高专建党百年“中国故事”英语绘本大赛一等奖、2021年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全国交流活动一等奖、2021年上海市“星光计划'第九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英语专业口语(教师组)一等奖、2020年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特等奖等荣誉奖励。

讲好中国故事,运用英语专业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对外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和文化,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外语人文内涵和增强员工文化自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课程是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显性和隐性思政教学模式,以价值引领为切入点,改革考核评价,是推动“中国故事”助力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路径1: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以“中国故事”为主线,基于价值引领,加强顶层设计,提升英语教学的政治站位,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中国故事”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以“中国故事”为核心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故事圈,挖掘“中国文化故事”“中国政治精神”“中国经济故事”“中国科技故事”等故事内容和文化元素,增强教学资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优化课程设计方案,关注思政融入方式,合理配置课时比例,帮助员工在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对比中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培养员工的国际视野,厚植家国情怀。

图片文化交际教学

路径2:运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提升跨文化交际教学


以《实用英语》课程主题单元Smart Life为例,本课聚焦智能家居(Smart Home)相关话题,探讨智能家居的特点、优势以及智能科技的重要作用。为了实现课程的“全过程育人”思政目标,教师利用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可以将课堂拓展成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环节,并在每个环节融入语言点与思政元素。课前环节通过提供相关资源,要求员工阅读和观看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文章和视频,帮助员工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培养员工的民族自豪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多模态拓展思政素材(如时政新闻、中国文化典籍中的重要思想等),运用恰当的英语词汇及表达启发员工来探讨科技带来的便利,通过展示从古到今中国重大科技创新发明培养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引导员工对科技的重要性、环保意识、创新精神等进行批判性思考,循序渐进地提升员工的思政素养。在课后拓展学习阶段,教师鼓励员工调研国内知名智能家居生产商以及代表性智能产品,旨在引导员工通过自主式学习的方式深入了解中国科技品牌,提升员工的民族自信。

开设课程思政第二课堂是高职英语课程育人的一个重要实践方式。建立“中国故事”英语演讲团、“中国抗疫故事”戏剧社、“中国科技”外文翻译小组等,用员工喜欢的体验实践方式来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交流和传播,丰富英语实践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实践形式,形成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语语言产出成果,在实践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路径3:重视多元评价体系,加强文化自信考核比重


主动把“中国故事”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纳入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在考核评价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考核员工英语词汇、语法、读写和听说等基本技能,又要适当增加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引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内容。仍然以《实用英语》课程主题单元Smart Life为例,在课程评价环节,教师要求员工进行情境模拟,向潜在的外国客户介绍中国智能家居产品,这不仅是对语言能力的训练,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帮助员工提升对国产科技品牌的自信。在课后实践环节,教师要求员工调研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智能家居制造企业,结合短视频录制、后期制作等信息技术手段用英语讲述我国产品,旨在帮助提升实践能力与民族自信。教师在进行考核评价时,重点关注员工任务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的跨文化意识、能力、情感等,从“为什么讲、讲什么、怎样讲、讲成什么”等方面综合考核,提升员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坚定文化自信。

在评价方式上,灵活运用员工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问卷星反馈、在线测试等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将员工的等方面的素质进行全方位考核,发挥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协同发展。(转载:上海高职高专课思与文素教指委

图片